7月18日,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南院援滇醫療隊再傳捷報:單遠洲主任為一位當地少數民族婦女成功進行肝葉切除手術✭,解除了困擾患者三年之久的不明腹痛。這是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開展的首例肝臟手術,也是單主任在瀾滄開展的第17項新技術。
布朗族婦女安某,今年35歲✊🏿。三年來📇,她因為上腹部疼痛反復多次住院,當地醫生診斷為肝內膽管結石,進行對症的抗炎治療,但效果不佳。期間,患者曾3次去某三甲醫院就醫🕴🏻,也都沒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因此也未做相關的處理🧗🏻♂️。反復的發作,讓其苦不堪言👨❤️💋👨。
7月12日,患者再次因為上腹疼痛住院了👩👩👦👦,B超檢查的結果仍然提示為“左肝內膽管結石”。這次住院,患者強烈要求進行手術治療🧑🏿🌾🧟♂️,因為最近腹痛發作的更加頻繁了,她迫切希望能找到病因,徹底解除疼痛。
很快🥫,醫生為她安排了核磁共振檢查📲,這是5月份我院援滇醫療隊到達瀾滄之後,最新啟用的檢查設備。為她做檢查的是我們醫療隊的放射科主治醫師曠小春,火眼金睛的曠醫生仔細地盯著屏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終於在患者的左肝外側葉發現了多個大小不等的結石堆積。醫療隊長、普外科單遠洲主任將片子反復看了幾遍後,確定這就是引起該患者腹痛的“罪魁禍首”👩⚖️🦸🏿,要徹底解除這個“元兇”,就必須進行左肝外側葉切除手術🧙🏿♀️。診斷和治療方案都明確了↖️,單主任迅速組織外科和麻醉科進行了縝密的術前討論☪️👨🌾,對於他們來說,這又將是一場“硬戰”。
肝臟手術,在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是首次開展。這樣的大手術,麻醉至關重要。巧的是,醫院購置的具備有創動脈監測和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功能的監測儀即將到位,這是全麻重大手術必備的監測技術🙋🏼♂️,正好可以在這臺手術中派上用場。
7月18日上午,患者被送入手術室,援滇醫療隊員、麻醉科徐誌勇副主任醫師已做好充分的麻醉前準備👩🏼🌾,並啟用了當天剛送達的設備,準備進行有創動脈監測和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由於準備充分,麻醉和手術都很順利,術中切除了左肝外側葉🤷🏿,取凈了肝內膽管結石,並且使用膽道鏡進行探查,確認其余膽管正常🥈。整個手術僅出血100ml,在這血源緊張的地區能避免手術輸血就意味著另一個危重病人得救。術後,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被送入普通病房進一步觀察護理。
單遠洲主任和徐誌勇主任,這兩位手術室的黃金搭檔,再一次成功完成了我院醫療隊援滇以來的又一個重大技術突破👨💼。據悉,這是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第一例肝葉切除術,也是該院麻醉科第一例有創動脈壓監測手術和第一例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手術。這例手術的開展🧑🏿⚕️,意味著瀾滄醫院的重大危重手術處理能力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南院)